蜀
課程導入
古蜀文明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蜀道是長江文明和黃河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蜀道是我國修鑿時間最早、使用時間最長、歷史影響最大的古驛道之一,巴蜀文化、秦漢文化、三國文化、大唐文化在這里融合交匯,這一條跨越3000年歷史的古道,承接長江文明與黃河文明、連接南北絲綢之路,被譽為與“長城、京杭大運河比肩的中國古代第三大土木建筑奇跡。”蜀道是一個充滿美學的文化博物館,也是一座人文薈萃的歷史博物館,也是坐落在崇山峻嶺間的交通博物館。
蜀道,是古代由長安通往蜀地的道路。蜀道穿越秦嶺和大巴山,山高谷深,道路崎嶇,難以通行,詩仙李白曾作《蜀道難》一詩,具言蜀道之艱難。通常學術研究中提到的"蜀道",是指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故道、儻駱道(堂光道)以及由漢中通往蜀地的金牛道、米倉道等。古蜀道,從廣義上說,南起成都,過廣漢、德陽、羅江、綿陽、梓潼,越大小劍山,經廣元而出川,在陜西褒城附近向左拐,之后沿褒河過石門,穿越秦嶺,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長約1000余公里。
狹義的蜀道,是指翻秦嶺過巴山、連接陜西西安和四川成都的道路。由關中通往漢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陳倉道、儻駱道以及由漢中通往四川的金牛道、米倉道、荔枝道等組成。"棧閣北來連隴蜀"的詩句,就真實的記錄了古代蜀地陸路交通的景象。
2015年,蜀道正式列入了聯合國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預備名單。這一刻,我們需要共同見證,通過行走,向世界發聲;通過記錄,為蜀道證明!我們將帶著同學們行走古蜀道最著名的主干線——金牛道,用腳步去丈量古蜀道上的一棵棵參天古柏、一塊塊青條石、一座座古建筑。
道
行前課程
周慎靚王五年(公元前316年),秦惠文王陷入了舉止兩難之中:當時,巴蜀地區(今四川一帶)內亂,秦惠文王想趁機拿下早就覬覦三分的巴蜀地區,但又擔心蜀道艱險、難以成功;并且擔心一旦分兵,勁敵韓國可能趁機犯邊:對此,秦國國相張儀主張不如進攻韓國,但大將司馬錯則主張趁機分兵滅蜀。
司馬錯說:秦國弱小,如果能得到巴蜀地區,不僅能擴充國土面積,而且取巴蜀地區的財賦,將足以使秦國富國強兵;且巴蜀可從水路攻擊楚國:“得蜀則得楚,楚亡則天下并矣!”由此,秦惠文王最終定計,并派遣司馬錯、都尉墨開鑿連通從陜西進入四川的金牛道,先后攻滅蜀國和巴國,順利奪得日后被稱為天府之國的整個四川盆地,由此從經濟上和軍事地理上,為秦帝國日后統一天下,奠定了強勢的經濟、軍事基礎。取蜀道、得巴蜀:常王天下;得巴蜀者、常王天下。
在中國歷史上,若能取得秦嶺以南的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經常能成就“王霸之業”:秦國攻占巴蜀,最終吞并六國;楚漢相爭,劉邦依據關中平原、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作為大后方,最終在屢戰屢敗中,依托強大的經濟基礎反而攻滅項羽,建立漢朝。
三國鼎立時期,諸葛亮則以漢中盆地和四川盆地為根據地,多次北伐,創造了以攻為守的軍事奇跡;隋朝末年李淵起兵晉陽、奪取關中后,正是迅速南下攻占漢中和巴蜀、荊襄地區,最終奠定了唐朝的開國基礎;而北宋也是先取四川,最后再攻取江南、統一全國??梢哉f,對于中國古代政權來說,要王天下,就一定要取漢中和巴蜀;而要奪取漢中和巴蜀,對于中國古代傳統的崛起于黃河流域的軍事政權來說,就一定要開鑿從北向南、連通關中平原與漢中盆地、四川盆地的:蜀道。
尋
推薦閱讀書籍
《成都掌故》白朗著
《成都通覽》傅崇矩著
《都江堰故事》袁庭棟著
《蜀道三國史研究》孫啟祥著
《四川近百年詩話》朱寄堯、王淡芳著
蹤
課程目標
一、知識目標
歷史學科
通過實地走訪千年古蜀道,感受蜀道上匯聚的古蜀文化、三國文化、科舉文化、關隘文化為一體的深厚歷史文化。通過博物館研學,了解蜀地幾千年來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歷史發展軌跡。
生物學科
通過實地考察探究“中國最長的古柏大道”,了解古樹名木的生存現狀和保護辦法。
文學學科
通過走進“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七曲山、劍門古蜀道、劍門關,體驗李白《蜀道難》的真實場景,在車轍深深的石板路上,穿越時空去和李白、杜甫、陸游對話,熟悉眾多名人名篇。
藝術學科
通過尋“美”蜀道,發現建筑之美、雕刻之美、繪畫之美、音樂之美。
地理學科
通過行走蜀道,實地勘測劍門丹霞地貌,認識劍門礫巖、秀美峰叢,遠眺劍門七十二峰,見證“劍門天下險”的雄渾氣魄。
物理學科
參觀我國西部地區高校唯一的國家實驗室,也是中國軌道交通領域唯一的一個國家實驗室,了解高速列車動力學、高速列車運行安全等相關知識,培養興趣愛好,增強學科知識。
二、能力目標
能力
觀察能力、合作研究能力、小組交流能力、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
方法
對比研究法、觀察法、比較研究法、論文撰寫方法
生存能力
獨立自主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認同蜀地文化是中華傳統地域文化的瑰寶、認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2、激發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3、了解生物、地質地貌的多樣性;
4、激發學生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基因,引導學生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成長的力量,親自探尋中華民族文化的根基,建立民族自信。讓孩子在欣賞傳統文化、參與傳統文化的傳播活動中提高綜合素養。
研
課程亮點
★蜀道尋“美”
發現世界行道樹之最翠云廊攔馬墻
★蜀道尋“保”
尋找散落在古蜀道上的“國保”遺跡
★蜀道尋“人”
跟隨三國英雄的足跡,講述三國人物故事
★蜀道尋“夢”
探秘交大軌道實驗室,見證蜀道難變蜀道通
★蜀道尋“根”
穿越歷史的千年軌跡,品讀歷代名人名篇
學
研學課程安排
【研學主題】快樂出發 蓉城初體驗
【研學內容】啟程成都
研學武侯圣地·探究三國文化
【研學主題】蓉城尋蜀漢丞相祠堂 軌道交通承載復興夢
【研學地點】武侯祠 交大軌道交通實驗室
【研學內容】
上午:抵達后,參觀中國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的祠堂【武侯祠】,因諸葛亮生前被封為武鄉侯而得名。是中國唯一的君臣合祀祠廟,由劉備、諸葛亮蜀漢君臣合祀祠宇及惠陵組成;解讀抗金名將岳飛的書寫的“出師表”。
下午:前往【交大軌道實驗室】現代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是在已有的牽引動力國家重點實驗室(西南交通大學)基礎上進行建設的,實驗室是國家于2006年確定的第二批10個國家實驗室之一。是我國西部地區高校唯一的國家實驗室,也是中國軌道交通領域唯一的一個國家實驗室。軌道交通國家實驗室定位于圍繞高速鐵路、重載運輸、新型城市軌道交通(即"一高一重一新")開展科學研究與技術創新,引領軌道交通技術的發展。西南交大將成為軌道交通領域方面的尖端研發單位。
【課程目標】
研學國寶基地 探秘古蜀國文明
【研學主題】熊貓滾滾探生態 三星堆解碼古蜀王國
【研學地點】成都大熊貓繁育基地 三星堆 綿竹年畫村
【研學內容】
【課程目標】
【研學主題】尋最美“國保”建筑 看古道千年滄桑
【研學地點】七曲山大廟 攔馬墻
【研學內容】
【課程目標】
1.實地感知中國古建筑之美,了解中國古代的科考制度和民俗文化,探究古建筑保護方法,激發對“國保”的興趣和保護;
2、行走比古羅馬大道歷史還要久遠的“金牛古蜀道”,了解五丁開山的傳說與歷史的真實寫照,認知古代道路所體現的交通、軍事、治安、郵傳一體化的服務體系,感受一條古道所體現出的古人智慧。
【特色體驗】:舌尖上的蜀道美食---品劍門豆腐宴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
【研學主題】古蜀棧道驚又險 英雄挑戰劍門關
【研學地點】明月峽古棧道 蜀道咽喉——劍門關
【研學內容】
【課程目標】
【晚間課堂】:分享總結
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
【研學主題】古城話說歷史滄桑 博物館看兩漢三國
【研學地點】“巴蜀第一縣,蜀國第二都”——昭化古城
【研學內容】
上午:行走“巴蜀第一縣”【昭化古城】,昭化古稱葭萌,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和2244年連續建縣史,迄今為止國內保存較好的一座古代縣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實地探尋漢代的古城墻和明清時期的古城門和三國古遺址,戰勝壩聆聽“猛張飛挑燈夜戰錦馬超”的三國故事。
下午:午餐后,根據時間返回成都入住酒店
【課程目標】
再見,成都
【研學主題】收獲滿滿把家還
【活動地點】返程動車總結分享
【研學內容】
上午:
回顧六天成都研學之旅,與昔日同伴互留道別信。收獲榮譽,頒發研學證書。
中午:
車上游戲互動:考動腦筋成語接龍、詩詞大會我說你接...回程路上不枯燥。欣賞沿途風景回家與爸媽分享收獲。
1、參營年齡6至14周歲,身體健康,無先天性疾病、傳染病等;
2、營員在訓練營中一切行動須聽從老師安排;
3、家長(監護人)在報名表應該填寫正確聯系方式,如有更換,須第一時間通知夏令營工作人員;
4、禁止攜帶現金、金銀首飾等貴重物品,若有(交由生活老師統一保管);
5、禁止攜帶游戲機、手提電腦、手機、管制刀具、等物品,若有(交由生活老師統一保管)。